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动态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近三年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23 来源: 作者: 浏览数:


第一部分 毕业生总体规模与结构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

二、毕业生结构分析

1、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2、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

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4、毕业生民族分布情况

5、毕业生城乡生源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状况与结构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结构分析

1、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2、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

3分地域毕业生就业情况

4、分行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5、升学毕业生情况

第三部分  就业发展趋势研判

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结构分析

1、近三年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

2、近三年毕业生分性别就业情况

3、近三年毕业生分地域就业情况

4、近三年毕业生分行业就业情况

5、近三年毕业生分民族就业情况

6、近三年毕业生升学情况

二、政治、经济因素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三、未来三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

1、未来年毕业生总体规模

2202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第四部分 学院就业工作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就业工作举措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毕业生总体规模与结构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及结构分析

2019年、2020年近两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基本保持在210220人左右。


二、毕业生结构分析

1、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

对比2019年、2020年两年的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我院物理学(师范)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源基本稳定。

2、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

专业

年份

人数

比例

比例

总人数

比例

物理学     (师范类)

2019

19

41.30%

27

58.70%

46

21.24%

2020

23

47.91%

26

54.2%

48

23.0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9

36

69.23%

16

30.77%

52

23.89%

2020

36

73.5%

13

26.5%

49

23.56%

电子科学
与技术

2019

67

55.37%

54

44.63%

121

54.87%

2020

56

50.45%

55

49.55%

111

53.4%


1  2019-2020届毕业生分专业性别分布情况


年份

总人数

人数

所占比例

人数

所占比例

2019

219

122

55.71%

97

44.29%

2020

208

115

55.29%

94

45.2%

2  2019-2020届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


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学院2019届、2020届毕业生以湖南省省内生源为主,占毕业生总数大约占三分之二;省外生源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中,省外生源涵盖了全国23个省市。随着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学校的吸引力逐步提升,生源地分布情况在过去的几年内逐步扩大。同时,生源地域结构也是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



4、毕业生民族分布情况


学院2019届、2020届毕业生中,汉族学生占90%以上。少数民族学生不到10%,分别是壮族、畲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瑶族、满族等。


5、毕业生城乡生源分布情况

学院2019届、2020届毕业生中城市生源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5%,农村生源毕业生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5%。从城乡分布情况来看,我院毕业生中七成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这对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经济条件,将形成深刻的影响。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结构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就业率统计

总人数

已就业并办证

聘用

(灵活就业)

继续深造

待就业

出国

(留学或工作)

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总人数

总就业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初次

2019/219

184

84.02

13

5.94

125

57.08

45

20.55

35

15.98

0

0

1

0.46

2020/208

158

75.96

14

6.73

91

43.75

51

24.52

51

24.52

1

0.48

1

0.48

年终

2019/219

191

87.21

12

5.48

134

61.19

45

20.55

28

12.79

0

0

0

0

2020/208

189

90.86

14

6.73

103

49.52

52

20.54

19

9.1

0

0

1

0.48

3  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二、毕业生就业结构分析

1、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2020届电子专业就业情况

2020届光电专业就业情况

2020届物理专业就业情况

从以上三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电子专业毕业生47人就业,就业率95.92%。本届部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因为考研、考公等原因未就业,但实现了充分就业。电子、物理专业学生因为考研、考编、考公和自费软件学习等原因,有个别学生尚未就业,但仍实现了充分就业。


2、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

性别

年份

就业

待就业

灵活

就业

升学

出国

(留学或工作)

总就业人数

总人数

就业率

男生

2019

16

22

66

18

0

100

122

81.96%

2020

9

14

67

24

0

100

114

87.72%

女生

2019

10

7

53

27

0

90

97

92.78%

2020

6

5

54

27

1

89

94

94.68%

4  2019届、2020届毕业生分性别就业情况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就男女生总体就业率的比较而言,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在升学人数上多于男生,其它就业方面女生人数虽然少于男生,但在比例上却高于男生。


3分地域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对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统计,发现就业区域分布广泛,涵盖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覆盖范围较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有很大提升。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分布在湖南和珠三角地带,又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两省。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受生源地因素和专业对口企业分布地域因素的影响。湖南省生源的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六成以上,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湖南籍毕业生选择留在湖南省内工作。同样,受生源地因素影响,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倾向于返回生源地择业。例如,长三角地区生源的毕业生和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大部分返回了家乡或附近就业。值得注意的是,相对2018届毕业生的地域分布而言,更多的湖南籍学生选择到珠三角工作。这是因为学院与珠三角地区的电子科技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使得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有了广泛的择业机会。

从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学院一方面应该继续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拓展省内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组织力量、联络校友资源,积极开拓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开创良好的就业条件。


3、分行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行业名称

物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合计

教育

34

7

30

71

制造业

1

5

18

2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25

41

6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

0

1

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

0

1

1

军队

0

0

1

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

2

6

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

0

1

1

房地产业

0

0

1

1

卫生和社会工作

0

0

1

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

0

2

2

批发和零售业

0

0

2

2

金融业

0

1

0

1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0

1

0

1

5  2019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名称

物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合计

教育

13

6

12

31

制造业

0

6

13

1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

17

36

5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0

1

1

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

0

0

1

军队

1

0

0

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

1

0

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0

0

1

1

房地产业

0

2

2

4

卫生和社会工作

0

1

1

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

2

1

3

批发和零售业

0

0

1

1

金融业

0

1

1

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

1

1

3

6  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从以上两个图表分析,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了14个行业。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前三名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行业、教育业。行业分布体现了毕业生高考研率影响以及学院的专业特色。教育行业对应学院的物理学师范类专业,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则是其他两个工科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行业。总体而言,学院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在体现专业相关性的同时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5、升学毕业生情况

学院2020届毕业生考研录取25%,连续四年全校排名前三。学院共有53人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5.48%。从录取高校情况来看,录取人数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别是湖南大学(5人)、湘潭大学(8人)、湖南理工学院(11人)。从录取高校地域分布来看,湖南省内高校最受毕业生青睐,占到录取总人数的45.28%以上。另外2020届考研录取学校中“985“211”高校占39.62%,这说明了我院学风建设有明显成效。



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研判


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结构分析

1、近三年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

年份

就业率

物理学(师范)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18

88.64%

92.50%

96.30%

2019

91.3%

87.6%

80.77%

2020

89.55%

89.12%

95.92%

9  2018-2020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

从近三年的分专业就业情况来看,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基本稳定。相对于几年前物理专业就业紧张的情况,这两年物理学专业就业形势较好。因为物理难,所以高考中报考物理师范专业的人很少,各个学校的物理老师也就缺乏。另外由于物理难,许多选择学物理的学生都难以学好,纷纷都去补习机构补习。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补习机构,都在急招物理老师,为物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20届,光电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在三个专业最好,也是光电专业越办越好的体现。电子专业传统的就业地域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和京津等电子工业发达地区,由于该产业本身技术跟新快的特点,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逐步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企业要花费更多成本培养适合他们职务的学生。因此企业的就业门槛也水涨船高。所以近两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形势日趋紧张。

2、近三年毕业生分性别就业情况

年份

就业人数

总人数

所占比例

就业人数

总人数

所占比例

2018

133

143

93.01%

69

74

93.24%

2019

100

122

81.96%

90

97

92.78%

2020

100

114

87.72%

89

94

94.68%

10  2018-2020届毕业生分性别就业情况

从近三年分性别就业情况统计来看,女毕业生就业率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区间,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一般而言,女生在择业过程中较男生面临更多的阻力和困难,就业面相对更窄,社会需求相对更少,就业门槛相对更高,然而我院女生就业率并未反映出这一现象。一方面,由于样本量过小,无法实现统计学上的意义,不能简单的做出解释。另一方面,我院女生秉承着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在各类活动、竞赛中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或许可以解释女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走高的现象。近三年男生就业率有下降趋势,2020届更为明显。其原因是:今年我院男毕业生大多数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而且考研失利的男生绝大多数都选择继续考研。

3、近三年毕业生分地域就业情况

年份

湖南地区

其他地区

就业人数

总人数

所占比例

就业人数

总人数

所占比例

2018

150

161

93.17%

52

56

92.86%

2019

123

139

88.49%

67

80

83.75%

2020

128

137

93.43%

61

71

85.92%

11  2018-2020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

结合近三年毕业生分地域就业情况的统计来看,湖南省外生源的毕业生就业率与湖南省生源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持平。然而、近三年湖南省内生源明显多于省外生源,由于人数差异,省内外生源就业率的高低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从生源和就业地域的分布来分析,毕业生倾向于在生源地和离生源地较近的经济发达区域就业。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多选择在湖南、广东两省就业。其中湖南省生源的毕业生大部分集中在这两省就业。京津地区毕业生、以及江浙一带毕业生返乡就业比例高。除就业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本身的家庭背景和人脉资源在这些毕业生的就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近三年毕业生分行业就业情况

9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对口行业分布情况

从近三年毕业生分行业就业情况分析来看,与我院专业设置对口的行业主要有两个:与物理学(师范类)专业对口的教育行业以及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对口的信息、软件、信息技术行业。相比前三年,2020年的对口就业率基本大幅上升,超过70%

5、近三年毕业生分民族就业情况

年份

汉族

其他民族

就业人数

总人数

所占比例

就业人数

总人数

所占比例

2018

189

204

92.65%

13

13

100%

2019

180

207

86.95%

10

12

83.33%

2020

177

196

90.31%

12

12

100%

12 2018-2020届毕业生分民族就业情况统计表

从近三年毕业生分民族就业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汉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稳定,但就业率略低。鉴于我院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少,数据有效性有限,不能简单地得出少数民族就业率高于汉族学生就业的结论。

6、近三年毕业生升学情况

年份

录取

人数

录取率

湖南省内高校录取人数

珠三角地区高校录取人数

2018

44

20.28%

27

9

2019

45

20.54%

27

6

2020

53

25.48%

28

25

13 2018-2020届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表

从近三年毕业生升学情况统计来看,学院升学率与前一年基本持平,从录取院校情况来看,2020届考研学生较之往届录取情况而言,学生考研录取院校分布更广,除传统的湖南省内及珠三角地带外,今年报考长三角地区的院校的学生比例有大幅上涨。

二、政治、经济因素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2020年开年之际疫情爆发,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极大挑战,因此在就业市场之外政府在政策上有所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并且各个地方的政策也有所不一样。学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学校还应该尽可能多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继续推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要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开设多种创业形式。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解读和在线咨询等服务。

第二,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趋势。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到基层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三,大学生征兵入伍已成为趋势。从2009年起,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实行预征制度,并且对大学生应征入伍给予政策支持。国家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除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及其它优待安置政策外,还享受优先选拔使用、考学升学优惠、补偿学费或者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都会使得毕业生应征入伍。

三、未来三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

1、未来两年毕业生总体规模

2021-2022年我院共有毕业生507名。前两年每年毕业生维持在200人左右。因学校创大申博工作的需要,学校扩大了理科招生比例,物理学专业从2017级开始扩至每年120人招生规模。2018年开始学院停招光电专业,新开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并且每年维持11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具体情况如表14所示:

年份

物理学(师范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

总人数

2021

125

51

46

0

222

2022

112

61

0

112

285

合计

237

112

46

112

507

14 2021-2022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22021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为了解在校学生就业意向,为学院未来就业形势作出研判,学院对2021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愿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出问卷207份,实际收回149份,回收率72%。其中男生73人,占总人数的49%,女生76人,占总人数的51%。其中多半(占总数的58.4%)是来自农村。从统计数据来看,我院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就业地区意向调查数据来看,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在生源地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就业。鉴于,学院毕业生中大部分是湖南省内生源,预计2021届毕业生主要意向就业目的地仍将集中在湖南和广东、深圳这三个地区,这与往届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10 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期望值调查


第二、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单位期望偏高,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特别表现在对薪资待遇的要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期望底线月收入超过3500元,期望底线月收入在4500元左右的占30%以上,而期望底线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10%左右。对就业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工资水平及福利59.06%,就业地区选择54.36%,对工作本身的兴趣35.57%,工作稳定性22.82%,单位类型及规模等其他因素相对影响比较小。

11 2021届毕业生就业薪资期望值调查


第三、学生求职方式多样,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单一。近50%的学生认为参加小型招聘会面对面交流是最为有效的求职方式,认为通过大型招聘会投递简历通过社会关系介绍推荐为最有效的求职方式的分别占26.8%20.1%,而认为利用网络投递简历的尽为4%。学生求职方式比较多,对于网络求职的认识还是有欠缺。有81.2%的学生通过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获得就业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亲戚、朋友、老师介绍,占总数的18.8%,和第三位的各地人才、直接服务机构组织的招聘会,占总数的13.4%,其他途径少有人问津。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虽然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日趋客观,就业态度日趋端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四部分学院就业工作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就业工作举措

我院党委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工作要点。针对就业工作,学院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院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罗文华和院长李宏民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党委副书记张陈武和分管教学工作以及行政工作的副院长魏勇担任。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学院在着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拓宽学生择业面的基础上,推出六项举措,鼓励学生自主择业、创业。

1、深入调研、了解情况。学院党委书记罗文华同志直接与30余毕业生代表面对面,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听取就业和创业意见,并制定措施着力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院院长李宏民带队的走访调研团队,先后走访调研行业内著名企业,通过对毕业生回访、与重点用人单位负责人座谈的形式,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推介学院优秀毕业生、探讨深化合作的新途径,并吸引部分企业返校成功举办“二次招聘”。

2、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无缝对接”。学院与多家重点用人单位在开展职前培训、课程互换等方面达成深化合作意向,邀请优秀企业家和广大学生分享创业经历,为学生求职提供全程辅导,并与重点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学院与多家企业正式签署实习就业一体化协议,同时与其中两家企业探索3+1”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并安排了毕业生去单位实习。

3、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学院网站开设了专门就业工作专栏,实现了就业动态、政策法规、招聘信息、求职意向等信息的动态管理,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同时,2020届毕业生利用新媒体阵地实现就业信息和动态的同步分享。学院在每个毕业班级选设就业派遣联络人,由各班党员干部担任,成立了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派遣群”,方便就业政策的解释与答疑,确保学院就业派遣工作零失误。

4建立、健全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学院构建了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专题讲座和经验交流会为辅助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学院通过在新生中开展系统的《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课程,在毕业生中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自入校起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还通过举办优秀校友创业讲座,优秀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毕业生及低年级同学进行就业创业教育,通过他们鲜活的事迹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就业创业行动。

5、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对毕业生进行全面摸底分析,组织一对一帮扶,从学习、经济、心理问题和就业技能等几个方面,对每个就业困难毕业生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通过心理疏通与辅导,优先推荐岗位,经济资助等措施切实帮助解决毕业生实际困难,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

6、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辅导员结合所在学院的特色积极动员、鼓励学生以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参加学校的创业大赛、省级的“创青春”和国家级的“挑战杯”等各类大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素质。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模拟职场竞赛,选拔优秀的创业项目并予以相应的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不正确的心态,少数毕业生过分看重薪水待遇,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从而失去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

2、部分学生的专业很好,但基本技能缺乏竞争实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从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3、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难度较大。自主创业的学生往往创业愿望很高,但在实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想象的要大很多,个别地方存在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4、很多学生一心想考研究生、公务员并把此作为就业的最佳选择今年没有考上的就放弃各类就业机会一心备战来年的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院就业工作带来困难

5、正式派遣率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我院物理学专业学生因受到各地州教育局举行的编制考试时间影响,正式签约率会推迟。电子、光电专业多就业于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管理有别于国企的归口人事管理体制,一般不接收学生档案和人事关系,这部分学生无法计入正式签约率。所以学院连续三年的正式派遣率均低于10%,一直无法突破。

总结


总结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我院在就业市场开拓与建设、校园招聘、就业困难帮扶等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加强专业学习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为用人单位和学院的毕业生搭建平台。加强就业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择业竞争力。同时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更好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院就业工作